2009年1月30日 星期五

博物館電腦網路協會台灣分會 MCN Taiwan 2009 年會

日期: 2009/2/25(三) 9:20-17:30

地點: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館三樓

網址:會議說明, 年會議程

09:20-10:30 Opening & Morning Session I: The Getty Vocabularies

11:00-12:30 Morning Session II: Smithsonian Digital Programs

13:30-15:00 Organizations for Museum Professionals

15:50-16:50 MCN Taiwan SIGs & Demo Session

The Getty Vocabularies (Murtha Baca)

洛杉磯蓋堤詞彙計畫主任馬莎貝卡博士,將為大家介紹美國蓋堤研究所(GRI)負責建構維護的電子工具和其他資 源。GRI已完成三個與藝術、建築、和物質文化相關的索引典,分別是《藝術與建築索引典》(AAT)、《蓋堤地名索引典》(TGN)、《藝術家聯合名 錄》(ULAN),目前正在研發第四組詞彙,《文物名稱權威檔》(CONA)。除此之外,美國蓋堤研究所還建構許多研究資料庫,包括《建築學索摘資料 庫》(Avery Index to Architectural Periodicals)、《藝術史目錄》(Bibliography of the History of Art)、《起源索引資料庫》(the Provenance Index Databases)。蓋堤詞彙計畫也有發行平面和電子刊物,內容涉及在網路平台上打造和傳遞文化資產訊息。

A Natural History of Unicorns: Smithsonian Collaborations in the World of Library, Archives, and Museums (Martin R. Kalfatovic)

史密森尼博物院圖書館(SIL)為研究人員和學者提供全世界最大的博物館系統。隨著研究人員和訪客對於非傳統 資訊的需求逐漸增加,史密森尼圖書館網站的瀏覽人數,遠勝實際到場參觀的訪客,並包涵來自各地的人口。史密森尼博物院圖書館延續史密森尼博物院「增進和推 廣知識」的精神,以豐富的內容和互動網路,協助不斷成長的社會邁入新媒體科技的世代。這次演講旨在分享史密森尼博物院圖書館,與院內單位或與LAM社群一 起執行的「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LAM)計畫的經驗。

Developing the Smithsonian’s Web and New Media Strategy (Michael Edson)

演講內容將針對史密森尼學會目前的網路與新媒體策略發展,以及創造「公共史密森尼(Smithsonian Commons)」的遠景在文化、科技與組織上的意涵進行解說。「公共史密森尼」必須具備豐富的內容、服務和工具,主要是以激發創造力、鼓勵與全球科學與 文化知識接軌為目的。數位公共財可以加強學會館藏的豐富性,傳達學會的基本理念,也就是民主的根本價值:有智識的公眾、教育的改革力,以及相信自由而暢通 無阻的資訊是讓文化得以發揚光大,同時也能激發創造力、創新力,並為社會帶來繁榮的信念。

Museum Computer Network (Erin Coburn)

博物館電腦網路協會(MCN)是國際非營利組織,在過去40年,致力於協助博物館和文化遺產機構的資訊專業工 作者。MCN提供各種不同管道,分享與文化遺產資訊與科技相關的專業知識,並探索相關領域最新技術和最佳實務典範。演講中會概括介紹MCN,並說明該組織 的任務和策略性目標。同時也會針對會員和博物館資訊科技社群,所能享受的資源、活動和機會詳加說明,並列舉出MCN對其所屬領域發展的貢獻。

Omeka (Sharon Leon)

Omeka是免費且開放源碼的網路出版平臺,主要是為學者、圖書館員、典藏人員、博物館專家、教師、和文化愛 好者所架設。透過平臺的「五分鐘快速設定」便能使用網上展覽功能,如同架設部落格一樣輕而易舉。Omeka是為一般大眾設計的平臺,使用者可將重心放在具 體內容和詮釋上,無需擔心會受限於程式設計。該平臺將Web 2.0技術和方法應用到學術與文化網站,來提升使用者互動與參與。藉由簡易的操作,就可使用的樣版系統做出最超群的版面設計。其頂尖的開放源碼研發人員和 使用者社群,就是Omeka穩定性與永續性的最佳證明。

到目前為止,想要發表藏品研究和網路展覽的學者和文化遺產專家,都必須具備相當專業的技術或有足夠的資金外聘專人協助。Omeka藉由訂定標準規範和簡化網路作品發表的方式,將網路廣大的資源直接交諸於學者和文化專家的手中。

2009年1月29日 星期四

[書介] Treasures of the Natural History Museum

書名:Treasures of the Natural History Museum
作者:Vicky Paterson
出版:Natural History Museum, 2009
語言:英文
規格:253 x 216 mm,256頁
簡介:此書介紹了超過兩百件倫敦自然史博物館內珍奇館藏,以及博物館建築物的由來與其特色。這兩百多件重要的收藏品中,有些為世界知名的標本,有些為鮮為人知的稀有收藏品,有些則因其美麗的外表或背後有趣的故事而入選,如著名的達爾文finches始祖鳥重爪龍致命的巨爪Piltdown cricket bat化石及稀有的火星隕石等等,有些館藏甚至是平常沒有開放給一般大眾參觀的,為此書增加了不少價值。

[書介] The Natural History Museum at South Kensington

書名:The Natural History Museum at South Kensington
作者:William T Stearn (1952-1976任職於NHM植物系)
出版:Natural History Museum, 1981
語言:英文
規格:234 x 156 mm,440頁(88 頁黑白圖頁)
簡介:此書詳細介紹了倫敦自然史博物館的起源與發展歷史,它以故事性的描述了早期自然歷史收藏品的取得、大英博物館的整併、從倫敦Bloomsbury至新址South Kensington、脫離大英博物館並改名為自然史博物館…等等重要的歷史階段,全書共分五個章節:
  • Part I: The Bloomsbury years 1753-1880
  • Part II: The Museum at South Kensington
  • Part III: The Natural History Museum 1883-1949
  • Part IV: The Museum departments
  • Part V: An era of change and independence 1950-1980
有關此書的reviews可見

2009年1月28日 星期三

林奈氏鱗翅目典藏部份上線

林奈的昆蟲標本, 包含鱗翅目的標本(其中有多數是模式標本), 多半藏於倫敦的林奈學會, 僅有少數存於瑞典的Uppsala University. 林奈當年對鱗翅目的分類只有數個大類, 其中被他置於"Papilio"下的種類(多半為蝶類與其它日行性蛾類)已經在數年前全部數位化. 而近年來林奈學會的CARLS計畫則計畫將林奈典藏中其它的標本全部數位化. 目前除"Papilio"之外, "Sphinx"以及"Phalaena"亦已完成數位化工作. 其網址於此. 有關林奈昆蟲標本的典藏變遷歷史請見此處說明. 此外, 林奈所描述之鱗翅目物種若分布於台灣, 那麼在本資料庫中便不使用林奈學會之影像, 但將加入林奈學會之連結.

2009年1月27日 星期二

倫敦自然史博物館(NHM)昆蟲系典藏

倫敦自然史博物館擁有超過250年的歷史,館內分成七個部門,分別為植物 (Botany Department)、昆蟲 (Entomology Department)、礦物(Mineralogy Department)、古生物(Palaeontology Department)、動物 (Zoology Department)、圖書館及諮詢中心(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以及Science Directorate。

Department of Entomology
自然史博物館之昆蟲館為一國際性的研究中心,在昆蟲綱和蛛形鋼系統分類、鑑定與比較生物學上都十分傑出,館內有約100名研究與維護人員,大約藏有兩千八百萬份昆蟲及其他陸地、淡水節肢動物標本(包括了蜘蛛、螨蜱類、多足類等),是世界最豐富之昆蟲標本館藏地。

昆蟲館將Sir Hans SloaneSir Joseph Banks的標本分別存放,其它的標本則依其分類系統式存放,約有290萬份標本(約10%)是從不列顛群島來的,全數館藏均為近代的昆蟲標本,昆蟲化石標本則展示於古生物館內。館內擁有來自全世界之標本,最老的標本可追溯至1680年(大部分的標本來自20世紀),且為超過50萬命名物種之模式標本存放地,並擁有高水準的昆蟲鑑定分類中心。

目前主要昆蟲採集地點與對象:
英國地區之動物相、雙翅目(Diptera)、白蟻(尤其來自西非、馬來西亞、熱帶美洲地區的)、鱗翅目天蛾科(Lepidoptera, Sphingidae)、膜翅目姬蜂科 (Hymenoptera, Ichneumonidae,尤其來自中美洲的)、不同類群的螨蜱類 (Acarina: mite and tick)、森林冠層的節肢動物(尤其是甲蟲)、同翅目(如蚜蟲)、以及一些蟻科、小蜂總科、尺蛾科、隱翅蟲科、象鼻蟲科等等。

原先全數的昆蟲標本被存放於南肯辛頓西側昆蟲大樓的六樓,蜘蛛類及多足類標本在Spirit Building中。直至2005年,舊的昆蟲大樓被拆除,全部的乾燥標本(除了膜翅目和鱗翅目)被移至博物館二樓的Origin of Species Gallery,膜翅目的標本(除了小蜂總科及nests)被移至博物館一樓的Spencer Gallery,鱗翅目和小蜂總科標本被移至Wandsworth,與其他陸上節肢動物標本及影像標本放在一起。Spirit collection則全數放在Darwin Centre phase 1的七樓,並於2006年六月開始建構Darwin Centre phase 2,以統一存放這龐大之標本,新的Darwin Centre Phase II預計將於2009年九月開放。

2009年1月15日 星期四

倫敦自然史博物館(NHM)之歷史延革

倫敦自然史博物館 (The Natural History Museum, London) 原屬大英博物館 (British Museum)(原縮寫為BMNH),於1881年遷移至現址倫敦南肯辛頓 (South Kensington, London)1992年正式改名為自然史博物館(縮寫為NHM)。目前館藏約七千萬件標本,其中有約兩千八百萬件是昆蟲標本。

自然史博物館及大英博物館的淵源要追溯自1753年,著名的收藏家Hans Sloane (1660-1753) 過世後,將一系列珍貴收藏品低價賣給了英國政府,其中包括了各式各樣的植物、動物和人類骨骼標本以及大量的書籍和手稿,於是在1759年時,大英博物館於倫敦Bloomsbury蒙塔古大樓 (Montague House)正式對外開放。早期大英博物館收集了許多自然歷史的標本,但不幸地,Sloane的收藏品到19世紀末時多數已消失:George Shaw (1791-1813, Keeper of Zoology) 認為Sloane的許多標本處理乏善而送交皇家外科醫學院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他及他的繼承者William Elford Leach (1813-1821自然史部管理員) 接連地燒掉了一些損壞的標本,1833年時Sloane原本5500份的昆蟲標本幾乎全數不見,另外Hugh Cuming的部分貝類收藏標籤也受到破壞,當時自然史部對標本的保存已惡名昭彰,除此之外,部門裡聘用職員的偏袒情形嚴重,在1862年時,甚至聘了一個連蝶和蛾都不會分的董事外甥,做為昆蟲部的助理。當時圖書館主要的管理員為Antonio Panizzi,他讓大英圖書館成為當時全世界藏書最豐富的圖書館,但因為他對自然史的不重視,而忽略了博物館內自然史部的經營管理。

直到1856年,大英博物館的自然史部門管理員Richard Owen,改善了以往許多惡習,他認為目前空間過小,應該將自然歷史標本與考古文物分離,在大英博物館有限的空間外另闢空間供自然史部的參觀、研究及保存。於是在南肯辛頓挑了一塊地,並於1864年招標建構新博物館。一開始船長Francis Fowke得標,但他不久便去世了,由Alfred Waterhouse接手,修改原先的架構,設計了一個具特色之羅馬式外觀,原先Fowke為主要建築物設計了"側翼",但因預算不足而被捨棄了,而這"兩翼"的空間後來則成為Earth Galleries (現為Geological Museum) Darwin Centre的用地,我們現在看到自然史博物館主要那棟建築物: Waterhouse Building 就是為了紀念偉大的建築家Alfred Waterhouse而得其名(註)。建構工程在1873年展開,於1880年結束,位於南肯辛頓的新博物館於1881年開放,其中館藏直到1883年才完全遷移完畢。

Waterhouse building內外使用了大量的陶製磚瓦,以因應倫敦煙燻瀰漫的空氣,這些磚瓦上刻畫了許多動植物相的浮雕,並刻意將現存與滅絕的物種分開,這麼做據說是Owen對達爾文「天擇說」的抗議。

即使1881年自然史部門從原先的建築物搬離,他仍屬於大英博物館的一個部門,當時的名稱為British Museum (Natural History),通常縮寫為B.M.(N.H.) 或是BMNH。自然史部門獨立於大英博物館的雛議早在1866年即被提出,但直到近一百年後才被接受,1963年〈British Museum Act 1963〉將自然史部門與大英博物館分離,但仍保留原本的名稱;而至1992年〈Museums and Galleries Act 1992〉才將其定名為The Natural History Museum

Main reference: Wikipedia, official website of Natural History Museum

註: 然而在許多科普文章上, NHM的Waterhouse Building經常被誤譯為"倫敦水晶宮", 這是非常大的謬誤

2009年1月14日 星期三

哈佛大學比較動物學博物館出版刊物已數位化

哈佛大學比較動物學博物館(Museum of Comparative Zoology)自19世紀以來發行兩種動物系統分類與生態相關刊物, Bulletin of the Museum of Comparative Zoology以及Breviora. 目前此兩期刊過去的期數已經上網. 詳情請見此處.

2009年1月10日 星期六

[文獻]對國際動物命名規約所規範之合法出版品相關條款修訂之雛議

A forum for taxonomists
Zootaxa 1908: 57-67 (17 Oct. 2008)
Proposed amend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Code of Zoological Nomenclature to expand and refine methods of publication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Zoological Nomenclature
Full article (PDF; 80KB) open access

[文獻]生物命名對於資訊整合者的實際用途

Zootaxa 1950: 5-8 (5 Dec. 2008) 0 plates; 4 references Accepted: 24 Oct. 2008
Actual usage of biological nomenclatur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data integrators; a national, regional and global perspective
CHARLES HUSSEY (UK), YDE DE JONG (The Netherlands) & DAVID REMSEN (Denmark)
Abstract & excerpt (PDF; 20KB) free | Full article (PDF; 50KB) open access

2009年1月8日 星期四

思考永續—空間資訊與自然環境 - 柯智仁

思考永續—空間資訊與自然環境

作者:柯智仁

拜全球定位系統(GPS)快速發展、低價化之賜,現代人已經可以為生活周遭的物品取得地理座標,在地理資訊系統(GIS)上,從點、線、面的不同角度統整物件的空間關係,創造生活中許多便利的應用。....[詳全文]

2009年1月7日 星期三

2009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際會議

「數位典藏與學習之海外推展暨國際合作計畫」謹訂於2009年2月23至27日(星期一至星期五),假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館三樓舉辦2009年數位學習與典藏國際會議。

本次會議將與Global Research Library 2020 (GRL 2020)及博物館電腦網路協會台灣分會(Museum Computer Network, Taiwan Chapter)共同舉辦。
為呼應國內數位典藏及數位學習相關參與單位的需求,本次會議將擴大並豐富其內容。會中將邀請多位知名國際學者與會,藉由專題演講方式分享典藏數位化及如何將典藏素材轉為數位學習之經驗與發展,並為國內數位典藏及數位學習專家學者提供交流研究之平台。

本次會議邀請到Internet Archive和Open Content Alliance創辦者Brewster Kahle博士擔任會議開幕演說主講人。此外,亦邀請歐盟數位典藏計畫、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美國國會圖書館、美國Pittsburgh大學、英國大英圖書館、英國Edinburgh大學、日本京都大學、聯合國組織AIPP等多位國際知名人士分別就數位典藏所結合之自然科學與歷史人文領域進行經驗分享與交流。
本次會議涵蓋議題包括:數位保存、數位學習、生物多樣性:資訊之整合與挑戰、生活與文化、文獻與檔案、博物館、藝術與圖像、地圖與建築、語言、新聞與影音、e化藝術人文科學、地理資訊系統、圖書館。會中將探討數位典藏之未來展望及挑戰、數位內容之應用加值、以及數位文化資產之保存、應用與發展等主題,並期藉此機會將台灣擁有之豐碩典藏成果,推廣並宣揚至全民與國際各界。

會議議程及相關資訊請參閱大會網站(網址為 http://collab.teldap.tw/2009teldap)。線上報名已於12月1日開放,歡迎各界專家學者踴躍報名參加!如有任何問題,請洽大會秘書處鄭喬倪小姐(電話:02-2788-0058 ext.1025 / Email:
teldap-collab@twgrid.org),謝謝!

TELDAP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conjunction with GRL 2020 & MCN Taiwan

Meeting
Date: 23~27 February 2009
Venue: Building for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cademia Sinica, Taipei, Taiwan


The 2009 TELDAP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conjunction with GRL 2020 and MCN Taiwan Meeting will be held at Academia Sinica, Taipei, Taiwan from 23 to 27 February 2009. The joint event is organiz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Division of the Taiwan e-Learning and Digital Archives Program (TELDAP).
Following the success of 2008 Conference, what we intend to achieve in the 2009 Annual Conference is not only to demonstrate the results of TELDAP, but also include more in-depth discussions on the various applications of digital archives and on how the digital archives facilitates the paradigm shift of research methodology. The Conference covers topics such as the status of progress of the results of TELDAP, in-depth application of TELDAP content, new applications and technologies based on digitized contents, etc. The objective of TELDAP is to promote and coordinate content digitization and preservation at leading museums, archives, universities, research institutes, and other content holders in Taiwan. The Annual Conference provides a forum to encourage and facilitate the interaction, collaboration, dialogues and best practices among the specialists in digital archive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By exchanging experiences on how to develop digital preserva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we believe that co-locating GRL 2020 and TELDAP Annual Conference would provide the Digital Archive community with invaluable insights for future collaboration. Registration is now open. Details of the Program and Conference-related information are available at http://collab.teldap.tw/2009teldap/index_en.htm

e-Biosphere 09 Conference on Biodiversity Informatics: Online conference forum and extended deadlines

官方網址在此

2009年1月4日 星期日

資料品質暨物種模型建立工作坊

生物地理學研究一直是系統分類學者們感興趣的一個面向,然而,這部分的資訊處理在本地學者沒有太多軟體工具的選擇之下,一直困擾著許多人。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藉第二屆數位典藏國際會議之便,邀請 Arthur D. Chapman 另行舉辦為期三天的工作坊,協助學者使用軟體工具管理、檢核生物多樣性資料,並導向物種模型之建立。詳情請見網站:http://www.taibif.org.tw/qualityWS/

倫敦自然史博物館鱗翅目館藏將搬回South Kensington

倫敦自然史博物館(The Natural History Museum)昆蟲系之鱗翅目館藏自4年前由South Kensington因Darwin Centre第二期工程暫時搬遷至臨近溫布敦的Wandsworth之後, 將於2009年2月起整裝打包再度搬回South Kensington. 搬遷時間至少維持6個月, 也就是說2009年整年可能無法常態接受研究者的拜訪. 昆蟲系圖書館也將一併搬遷回South Kensington.

2009年1月2日 星期五

中山大學數位典藏計畫新設網頁

"國立中山大學鱗翅類昆蟲與寄主植物標本數位典藏計畫"是我們2009年新提的計畫, 目前剛進入審查階段. 此計畫無論是否受到國科會補助, 都將在今年下半年開始執行. 此計畫與Digileps Taiwan不同之處在於, Digileps Taiwan以大鱗翅類存於國外機構的模式標本與文獻記錄為主, 而此計畫將進行本系鱗翅目昆蟲與寄主植物標本之數位化工作. 此外我們也將著重於A.E.Wileman於20世紀初期於舊稱打狗(Takao)的高雄柴山地區, 關仔嶺與阿里山之歷史藏品(存於倫敦自然史博物館), 以及與近代採集標本之比較. 目前網頁正在建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