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7月31日 星期五
德國德列斯登動物學博物館自2009年起成為法蘭克福伸根堡自然史博物館(SNG)的分支機構

2009年7月27日 星期一
[TaiBNET名錄修訂] 簑蛾科補充一漏列物種

2009年7月19日 星期日
斯徒加特自然史博物館中所藏Gottlieb August Wilhelm Herrich-Schäffer所描述蛾類模式標本之名錄

2009年7月15日 星期三
國立中山大學新數位典藏計畫將於8月起執行

2009年7月9日 星期四
George Hampson (1860-1936)

Sir George Francis Hampson 第十任男爵 (January 14, 1860 - October 15, 1936),是位英國昆蟲學家,出身自牛津郡的一個古老家族,是 Stubton, Lincolnshire地區的教區牧師長 Rev. W. S. Hampson 的長子,曾就讀於查特修院學校(Charterhouse School)並畢業於牛津大學艾克斯特學院(Exeter College, Oxford)。他曾至印度旅行並在Madra省(今Tamil Nadu省)的尼爾吉里斯(Nilgiris)地區成為一位茶樹栽培者,並在該地開始對蝴蝶與蛾產生興趣。他返回英國後在自然史博物館擔任義工,並撰有The Lepidoptera of the Nilgiri District (1891) 和 The Lepidoptera Heterocera of Ceylon (1893) as parts 8 and 9 of Illustrations of Typical Specimens of Lepidoptera Heterocera of the British Museum。 他接著致力於 The Fauna of British India, Moths (4 vols 1892-1896)的寫作。
Albert C. L. G. Günther在1895年三月在自然史博物館提供他助理的職位,在Hampson於1896年繼承男爵爵位之後,更讓他於1901年擔任助理館藏人員。隨後他開始Catalogue of the Lepidoptera Phalaenae in the British Museum (15 vols, 1898-1920)的編寫。
參考Taibnet資料,由Hampson所發表的台灣產鱗翅目(僅列現用有效名,不包括被處理為同物異名者)整理在此
資料來源:wikipedia
2009年7月6日 星期一
關於 Digileps 搜尋結果的視覺提示

由於 Digileps 是針對模式標本及文獻的資料庫,因此我們假設來搜尋的使用者都知道要用什麼學名找,而搜尋結果首先便列出相關的異名表。針對異名表的呈現,說明如下:
- 一般異名表中,現用組合(current combination)均以「左懸縮排」(hanging indent,即段落首行向左,其餘相對縮排)的方式表示。此排版方式已普遍應用在紙本出版的異名表中。請見綠色箭頭所指處;
- 異名表中的每個條目均有資訊指出學名狀態,請見藍色箭頭所指處;
- 粗體字指的是上一步使用者所選擇的學名,請見紅色箭頭。以粗體提示有助於讓使用者瞭解他剛才所選擇的學名,目前在資料庫中所記載的狀態。
我們曾經針對粗體字是否要用來表示現用有效名討論,最後決定維持目前的做法,由視覺溝通的角度出發,考量如下:
- 現用組合已經有「縮排」這個訊息提示它,再加入「粗體」有多餘之嫌;
- 「粗體」若用來表示現用組合,那麼使用者在前一步所做的選擇必定需要另以視覺訊息表示,此舉定會增加版面的元素量,不符合本站「只提供所需訊息」的宗旨;
- 若改變後,使用者仍會需要一點時間適應。
目前的安排在視覺訊息的分配上堪稱均衡,暫時加以說明而不進行任何變動。如果各位使用者有任何問題及建議,非常歡迎您能留言反映。謝謝!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