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31日 星期五

德國德列斯登動物學博物館自2009年起成為法蘭克福伸根堡自然史博物館(SNG)的分支機構

德國的德列斯登邦立動物學博物館原名Museum für Tierkunde Dresden (Museum of Zoology Dresden), 縮寫為SNSD, SMTD或MTD, 自2009年起此成為法蘭克福伸根堡自然史博物館的分支機構, 並更名為Senckenberg Naturhistorische Sammlungen Dresden. 博物館縮寫名不變. 此博物館的鱗翅目收藏包含了奧地利昆蟲學者Hans Rebel與德國昆蟲學者Otto Staudinger在19世紀末所發表的一些鱗翅類標本的模式標本, 其中不乏產於華西地區與台灣高海拔具有相當關聯的物種. 此外J. Röber於20世紀初所發表的一些亞洲產鱗翅類模式標本, 例如目前分類地位依然成謎的熱帶豹斑蝶Argynnis tropicalis(台灣產), 亦有部份存於此博物館.

2009年7月27日 星期一

[TaiBNET名錄修訂] 簑蛾科補充一漏列物種

Chalioides nakatomii Seino, 1980 (中臣氏白囊簑蛾)(見上圖3)為清野昭夫根據採自台灣台北烏來之標本所記述. 然而這個物種為台灣鱗翅目昆蟲誌, 以及根據台灣鱗翅目昆蟲誌為基礎的TaiBNET名錄所遺漏, 特此補充. 其文獻出處為: Seino, A. 1980. Redescription of Chalioides kondonis Kondo and description of a new allied species from Taiwan. Tinea 10(31): 309-314. 此外, 據稱於中國危害苗木嚴重的Chalioides kondonis亦於此文章中指定選模, 若根據清野的描述, google上可搜尋到的中國與香港對於Chalioides kondonis的鑑定可能大多數是錯誤的. (此遺漏之記錄為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王惟加同學所發現, 並由經飼養所得之標本確認在台灣的分布)

2009年7月19日 星期日

斯徒加特自然史博物館中所藏Gottlieb August Wilhelm Herrich-Schäffer所描述蛾類模式標本之名錄

Gottlieb August Wilhelm Herrich-Schäffer (1799-1874)為19世紀極為重要的鱗翅學者, 其於1850-1858年所著Sammlung neuer oder wenig bekannter aussereuropäischer Schmetterlinge (歐洲以外產新鱗翅類昆蟲特藏)描述與描繪了相當大量的產自東亞的物種. 他的收藏後來分別售往不同的博物館, 目前在倫敦自然史博物館, 德國的漢堡大學博物館, 幕尼黑動物學博物館, 柏林自然史博物館與斯徒加特自然史博物館皆有他當年用以描述新物種的模式標本. 由於斯徒加特自然史博物館的前任館長Christopher Häuser本身為鱗翅學者, 也是歐陸地區較早領導博物館數位典藏與生物多樣性資料庫計畫的研究者, 因此他早在2003年即在GloBIS與GART計畫的架構下完成了該館所藏Herrich-Schäffer模式標本名錄. 該文章可於此處免費下載.

2009年7月15日 星期三

國立中山大學新數位典藏計畫將於8月起執行

國立中山大學鱗翅類昆蟲與寄主植物標本數位典藏計畫近期已獲通過, 將於2009年8月起開始執行. 第一年之執行重點將著重於Alfred E. Wileman於20世紀初期於高雄地區採集生物之歷史性標本典藏(存於倫敦自然史博物館)及其清單, 以及近五年來於柴山地區採獲之同種樣本(含其寄主植物標本)之數位化典藏. 暫行網址於此, 待第一階段完成後將開放瀏覽.

2009年7月9日 星期四

George Hampson (1860-1936)

圖片來源:wikimedia

Sir George Francis Hampson 第十任男爵 (January 14, 1860 - October 15, 1936),是位英國昆蟲學家,出身自牛津郡的一個古老家族,是 Stubton, Lincolnshire地區的教區牧師長 Rev. W. S. Hampson 的長子,曾就讀於查特修院學校(Charterhouse School)並畢業於牛津大學艾克斯特學院(Exeter College, Oxford)。他曾至印度旅行並在Madra省(今Tamil Nadu省)的尼爾吉里斯(Nilgiris)地區成為一位茶樹栽培者,並在該地開始對蝴蝶與蛾產生興趣。他返回英國後在自然史博物館擔任義工,並撰有The Lepidoptera of the Nilgiri District (1891) 和 The Lepidoptera Heterocera of Ceylon (1893) as parts 8 and 9 of Illustrations of Typical Specimens of Lepidoptera Heterocera of the British Museum。 他接著致力於 The Fauna of British India, Moths (4 vols 1892-1896)的寫作。

Albert C. L. G. Günther在1895年三月在自然史博物館提供他助理的職位,在Hampson於1896年繼承男爵爵位之後,更讓他於1901年擔任助理館藏人員。隨後他開始Catalogue of the Lepidoptera Phalaenae in the British Museum (15 vols, 1898-1920)的編寫。

參考Taibnet資料,由Hampson所發表的台灣產鱗翅目(僅列現用有效名,不包括被處理為同物異名者)整理在此

資料來源:wikipedia

2009年7月6日 星期一

關於 Digileps 搜尋結果的視覺提示


由於 Digileps 是針對模式標本及文獻的資料庫,因此我們假設來搜尋的使用者都知道要用什麼學名找,而搜尋結果首先便列出相關的異名表。針對異名表的呈現,說明如下:

  1. 一般異名表中,現用組合(current combination)均以「左懸縮排」(hanging indent,即段落首行向左,其餘相對縮排)的方式表示。此排版方式已普遍應用在紙本出版的異名表中。請見綠色箭頭所指處;
  2. 異名表中的每個條目均有資訊指出學名狀態,請見藍色箭頭所指處;
  3. 粗體字指的是上一步使用者所選擇的學名,請見紅色箭頭。以粗體提示有助於讓使用者瞭解他剛才所選擇的學名,目前在資料庫中所記載的狀態。

我們曾經針對粗體字是否要用來表示現用有效名討論,最後決定維持目前的做法,由視覺溝通的角度出發,考量如下:

  1. 現用組合已經有「縮排」這個訊息提示它,再加入「粗體」有多餘之嫌;
  2. 「粗體」若用來表示現用組合,那麼使用者在前一步所做的選擇必定需要另以視覺訊息表示,此舉定會增加版面的元素量,不符合本站「只提供所需訊息」的宗旨;
  3. 若改變後,使用者仍會需要點時間適應。

目前的安排在視覺訊息的分配上堪稱均衡,暫時加以說明而不進行任何變動。如果各位使用者有任何問題及建議,非常歡迎您能留言反映。謝謝!